News Center
行业新闻
热点丨破解“停车难” 城市停车场成“新基建”热点
2021.11.08
“停车难”向来是民生问题的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从未间断过对缓解“停车难”现象的努力。必须承认的是,从城市狭窄街道到老旧小区“见缝插针”地修建停车设施、从停车费调整到写字楼与小区用车错峰停车等,一系列政策均在缓解“停车难”上发挥着作用。但不可否认,“停车难”现象依旧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的问题,也是未来政策进一步解决的重点领域。
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多个重磅信号。其中,“城市停车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首次被提及。坊间舆论认为,随着政治局会议的定调,以智慧停车为主要方向的城市停车场建设,将成为前景可观的消费投资新支点。而长期困扰民众的“停车难”问题,也将在这一轮如火如荼的“新基建”中逐步得到解决。
谈及城市“停车难”的原因,学者普遍将其一分为二加以看待。一方面是老旧城区“停车难”,原本就因未对停车设施加以考量,加之停车需求巨大,出现占道停车乱象频生的问题,这就需要从立体停车等技术手段着手,向立体空间要停车位;另一方面,是新规划的社区停车位规划不足,同样衍生了占道停车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占道停车,意味着不规范的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运行造成阻碍,势必给交通安全带来隐忧。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共有66个,北京、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中国城市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3。
可见,这背后的巨大缺口,实际上正是“补短板”的空间所在。早在2018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表示要“确保把有限的资金投向能够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的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在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基建”的概念被首次提出。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及城市停车场,就是对之前“补短板+新基建”思路的细化和完善。
不难理解,一旦“补短板+新基建”在缓解“停车难”领域“开花”,不仅会结出治理“停车难”的“果”,同时也会带来激活投资、促进投资的“果”,可谓一举多得。据业内测算,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停车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发达国家停车场的市场规模基本占到整个GDP接近1%的水平,如果这样推算,中国可能蕴含着万亿级的市场待挖掘。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解决停车场使用效率问题。据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介绍,北、上、广、深停车场泊位空置率达到44.6%,而全国城市超九成车位的使用率小于50%。一边是“停车难”,一边却是“没车停”,这正是停车信息不通畅造成的车位使用率低下。对此,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智慧停车正在成为提升停车场使用效率的有力抓手。
在缓解城市“停车难”的努力上,近年来,在城市各处不断出现的立体停车楼、小区立体停车位以及藏身于胡同等狭窄街道的立体停车设施正成为有关部门缓解“停车难”努力的见证。与此同时,鼓励错时停车、多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差别化收取停车费用等做法也在近年来成为民众早已接受与认可的政策举措。
此外,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智慧停车也早已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停车的印象。诸如路侧停车的视频桩与在线缴费、ETCP等智能停车已然改变了传统停车管理模式,在提升停车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便利性。专家表示,其背后正是因为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驱动,才能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一批智慧停车企业。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助力之下,停车产业或将迎来整体性变革。
最新资讯